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2111字,阅读需11分钟
  • 202
  • 0

守住钱袋子 | 电信诈骗花样多,加强防范莫轻信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8月16日 13:01,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诈骗案件每天都在发生,不少骗子还“与时俱进”紧跟时事热点,利用部分群众的信息不对等实施诈骗,让人防不胜防。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老人意识到这是诈骗分子利用老人不了解新冠疫苗预约渠道实施诈骗,自己差点掉入了骗子设好的陷阱之中。五、借助反诈平台防诈骗

防骗知识库_防咋骗知识_防骗防知识宣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消费市场越来越大,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老年人也学会了上网、网购。然而,面对网购退款链接、二维码换货、假基站……这些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手段,你能分辨、识别、避免吗?

网上购物要小心,避免被多人欺骗

诈骗案件每天都在发生,很多骗子“与时俱进”,紧跟时事,利用部分人群之间信息不对称进行诈骗,让人难以防范。

大家快跟随小编一起来更新我们的反诈骗知识库吧!

防骗防知识宣传_防咋骗知识_防骗知识库

案例 1

“侦查警员”要求输入验证码……

客户张女士赶紧来到银行网点要求解封,称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被修改了,无法再输入。

原来,张女士接到一通来自“59772264884”的陌生电话,来电者自称是公安反诈骗中心的民警,准确说出了张女士的身份证号码和住址,并声称张女士涉嫌与“刘某”合谋洗钱,涉案金额高达256万元。张女士并不认识所谓的“刘某”。随后,“侦查民警”要求客户添加QQ和微信进行语音通话,称需要查看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并要求客户提供密码和验证码。为了让客户信服,“侦查民警”还给她发了冻结令的网页链接,诱导客户下载“公安保卫”APP,点击信息后,APP显示出张女士所谓的“犯罪信息”,张女士信以为真。她将自己的手机银行密码和验证码提供给了“侦查员”,随后她的银行账户中就创建了一笔惠民贷款。张女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称需要报警核实,但“侦查员”却立刻挂断了电话。客户的QQ和微信账号均被封号,当客户再次尝试登录手机银行时,发现手机银行已经无法登录。张女士立即拨打客服热线进行挂失,工作人员查证后发现,客户卡上确实有一笔2.4万元的惠民贷款,所幸由于该卡处于紧急挂失状态,惠民贷款尚未划转,至今未造成资金损失。

案例 2

“天猫客服”来电,请保持警惕

2021年4月20日,在某银行网点旁边做商户的李女士到该网点咨询,原来,李女士接到了自称天猫客服的电话,对方怀疑是取得了李女士的信任防骗知识库,网上交易信息显示,因操作失误,她被列为店铺代理,如果不取消代理资格,晚上借记卡会自动扣款,李女士被要求转接给所谓的“银行客服”,帮她取消代理资格。李女士心生疑虑,以为隔壁就是银行,便告诉对方要去银行咨询,犯罪分子告诉李女士,稍后会联系他们。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明确告知对方这是实施电信诈骗,银行客服不会直接联系天猫客服,不会通过天猫客服进行业务转接,并提醒李女士不要将个人银行卡、身份证、密码等信息告诉对方,以保障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案例 3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否存在造假?

前不久,一位老人慌乱地走进一家银行网点,称要更换手机号,开通手机银行、网银交易,工作人员观察到老人在微信上与他人交流并按照微信指令操作,十分可疑。经了解情况得知,老人看到一条预约新冠疫苗的短信,担心疫苗资源不足不能正常接种疫苗,收到短信后立即按照短信里写的预约流程操作。经查看短信链接发现,这条短信明显不是官方的预约提醒短信,而是一个诱骗链接,一旦老人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就有可能被网络另一端的诈骗分子盗用。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老人意识到这是骗子利用老人对新冠疫苗预约渠道不了解的特点,设下的陷阱,差点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

风险分析

防骗防知识宣传_防骗知识库_防咋骗知识

▶非法获取信息、冒充官方人员盗取资金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取得受害人的信任,然后冒充公安、检察院等工作人员,用严肃、谨慎的语气对受害人进行强烈的恐吓和控制,利用受害人急于自证清白或追回损失的心理。为了使诈骗手段更加逼真,诈骗分子甚至会制作虚假的“通缉令”,让受害人心生恐惧而相信骗子,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诈骗手段隐蔽,“洗脑”手法防不胜防

诈骗分子花样层出不穷,手段隐蔽,声称能帮受害者洗清罪名,要求受害者将银行卡内的钱转到其所谓的“安全账户”,甚至诱导受害者断绝与外界联系进行“洗脑”。通过欺骗受害者获取受害者账号、密码,或要求受害者安装不明APP、登录指定网站填写信息、申请网贷、扫码支付、提供验证码等方式,套取客户信用额度,导致客户遭受资金损失,且未能及时察觉。

防咋骗知识_防骗防知识宣传_防骗知识库

防咋骗知识_防骗防知识宣传_防骗知识库

温馨提示

1. 保护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是电信网络诈骗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切勿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2.增强风险意识

警惕中奖电话或短信,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不要相信任何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资金转账的电话、短信或微信。不要点击短信或微信中的任何未知链接。很容易点击。

3. 验证信息

遇到陌生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核实信息。如果来电号码不规范,来电号码不是来自大陆,尤其是一些来自越南、缅甸、台湾等海外地区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不小心接听这样的电话,发现情况不符,应立即挂断电话,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寻求帮助,并拨打110报警。

4. 拒绝来自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

拒绝从非官方渠道下载任何手机APP,一旦下载来历不明的APP防骗知识库,你的手机可能被监控甚至被远程控制,手机上的支付软件可能被破解,容易造成财务损失。

5. 使用反欺诈平台防止欺诈

你可以在正规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全国防诈骗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当你接到可疑诈骗分子的电话或短信时,它能智能识别诈骗分子并发出预警,大大降低被诈骗的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