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1419字,阅读需7分钟
  • 328
  • 0

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范互联网投资骗局?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3年9月5日 00:05,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现象纷繁复杂,在此种情况之下,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范互联网投资骗局呢?因此,老年人如何防范掉入投资理财诈骗的陷阱,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笔者建议老年人在收到投资理财等相关信息时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能大概率避免出现资金被骗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现象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应该如何防范网络投资诈骗呢? 下面,笔者就通过案例细节与大家分享分析。

一、案件概要

2013年11月8元投资骗局,犯罪嫌疑人曹某注册设立资产管理公司。 2014年8月,曹注册成立一家金融服务公司。 两家公司的业务范围均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随后,曹某以两家公司的名义准备在深圳市闵行区、黄埔区、宝山区设立分公司、分公司,组建销售团队,并赢得了客户的青睐。通过随机电话、客户介绍、组织旅游等方式接触各类投资者。 ,并通过产品路演活动向投资者介绍公司债权销售、基金收益权销售、上市公司股权销售等金融产品,并与投资者签订各类《信用咨询管理服务合同》和《资产管理计划》合同“收益权出售合同”、“债转股合同”等向投资者承诺年化利润8%-17%的保本息息回报。 上述资金及合同到期后,曹某及其控股公司无法按照约定支付本息及相应的月利息。

此外,根据法院调查,上述两家公司共收到100多名投资者的数万美元资金。 根据报警登记表中的信息,这100多名投资者中还包括数十名已经辞职的人。 资深投资者。

对于上述案件,争议的焦点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方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邮件等,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并获得收益或以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支付收益,向社会公众吸纳资金,即社会中未指定的对象。 结合本案,犯罪嫌疑人曹某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以电话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并承诺保本保息,符合构成要件和行为规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特点。 因此,曹也被认定犯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

至此,该案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定罪已告结束。 但曹某在支付了前期投资者的资金后,并没有按照约定将其全部用于该项目的投资,部分还用于退还之前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 其中一部分用于公司运营和宣传费用,导致即使案发时其名下资产被警方及时冻结,但被冻结的资产仍无法返还全部本金和费用。后续投资者的兴趣,导致多年的痛苦,特别是对许多老年人来说。 积蓄被浪费了。

2. 案例警告

我国有大量的老年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体系的建立,老年人群体在理财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在逐年增加,并有不断发展的趋势。 因此,老年人如何防止落入投资理财盗窃的陷阱,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笔者建议老年人在接收投资理财等相关信息时,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大概率避免出现资金被骗的问题。

首先,承诺高额利润的所谓投资理财产品普遍存在较大的“风暴”问题。 省公积金基金董事长、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曾表示:在当前各类资产市场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下,承诺10%以上利润的短期产品基本都是骗子。

其次,在选择投资机构时,一定要考察该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融资资质。 投资应通过正规公司或平台进行。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股东背景或他人的推荐。 您应前往相关官方网站进行核实。

最后,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黑幕信息。 在理财过程中,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短信等投资获利信息或所谓的黑幕交易,也不要轻易下载他人提供的交易软件,防止个人财产损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和交流,不代表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所发表的法律意见、建议或决策依据。 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的专有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8元投资骗局,请联系管理员授权。

投资骗局案例_投资骗局missrudolf_8元投资骗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