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4487字,阅读需22分钟
  • 307
  • 0

教育部发文提醒新生防骗,高校防骗教育指南在此!丨案例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7月19日 09:08,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高校防骗教育如何行之有效?在李富超看来,目前国内高校对防骗知识、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8月18日,山西省公安厅发布开学季“新生防骗指南”,重点详解多种针对大一新生的骗术。警方提醒广大新生和家长,开学季防诈骗,要做到“三多”——

校园里随处可见防骗标语,却依然无法阻止大学生受骗,将安全教育的“学费”交给骗子。高校的防骗教育如何才能奏效?

关联

大学生防盗例子_大学防盗防骗教育_大学生防盗防骗案例分析

“我

大一的时候,在进大学之前就听说过一些大学生被骗的新闻,当时心里想这肯定不可能,大学生不可能没有判断力,怎么会轻易被骗呢?直到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才惊讶地发现,大学生是多么的脆弱和幼稚。”在山东某高校就读的李同学在网络问答平台“知乎”上表达了自己对大学生被骗的看法。李同学在校期间就有过两次被骗的经历,虽然被骗的钱不多,但也让她感到“很慌”。

“西安某大学生想找低价出租房,却被以未看房先付款的方式骗走看房费”、“女子介绍家教骗走20余名大学生”、“天津女大学生结识网友被骗上传销”这样的新闻,总是时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新学期开始,当迷茫的新生离开家庭正式步入校园,各种针对新生的骗局层出不穷。

面对频发的校园诈骗案件,秋季学期即将开始,高校该如何加深学生对诈骗防范的认识,帮助学生提高警惕?

学校

公园成为诈骗“重灾区”

2015年,复旦大学保卫处共接到89起发生在复旦校园内、符合公安机关立案标准的诈骗案件,涉及复旦师生及其他来访人员,涉案金额达100.7万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周,复旦校园至少会发生1至2起被骗金额超过500元的诈骗案件。(《解放日报》2016-05-16)

复旦大学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频频出现诈骗案件。据北京警方统计,2015年前四个月,首都高校平均每天发生2.9起电信诈骗案件,占高校全部犯罪案件的一半以上。大学生逐渐成为诈骗分子眼中容易上当的“抢手货”。

辽宁警察学院教务处副主任李富超从2005年起从事公安教学工作,他认为,大学生诈骗案件频发,有两个原因。 “首先,现阶段我国诈骗案件屡见不鲜,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时不时接到各种诈骗信息、诈骗电话、非法电话等。其次,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比社会成年人少,天真善良,防范意识不足。很多大学生从未出过远门,更谈不上独立生活、独立面对陌生人。由于防范意识极度缺乏,很多大学生在回家的头一天就被人偷走了手机、行李。高三的大学生,如果防范意识不强,也容易受到“黑车”等日常生活中常见潜在威胁的伤害。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近年来就业压力很大,找工作不容易,更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编织的陷阱,遭遇“黑中介”,被骗走高额“介绍费”、“体检费”、“服装押金”、“诚信押金”等,还很有可能落入传销,失去人身自由,甚至遭受人身伤害。”李富超 说。

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他们进行反诈骗教育尤为必要。长春建筑学院保卫处干事赵占元说:“反诈骗教育能起到一定的警示和早期防范作用大学生防盗防骗案例分析,可以减少一般诈骗案件的发生,遏制重大财产损失。这对学生个体,以及他们背后的无数家庭,都意义非凡。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掌握隐性新型诈骗的典型案例(很多受害人选择不报案),及时进行引导、提醒、分析和干预。”

传递力远远不够

虽然不少高校都开展了反舞弊宣传,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赵占元说:“据我个人的了解和判断,大部分都是事后整治和案情调查。”

在李富超看来,目前国内高校对防骗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宣传还远远不够。“国内很多地方的高中仍然把高考当成首要、唯一的任务,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凡是与高考成绩不直接相关的内容基本被忽略或删除。这就造成了大学新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特别是来自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生活阅历和知识面不够广,对“非法集资”等新兴犯罪手段没有了解和免疫力,更容易受到诱惑而遭受损失。”因此,国内高校不仅要加大对防骗、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还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指导教育,确保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我防范意识,能够帮助家人朋友分析情况、解决相关问题。 “这也是高校重要的社会责任,要培养有能力、有责任心、明辨是非的大学生。”李富超说。

如何

如何教导学生提高免疫力?

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在国外高校也屡见不鲜。据哈佛大学报纸《哈佛深红报》报道,2016年2月2日,该校两名大一女生被电话诈骗,骗子称学生母亲落入其手中,并威胁她们支付1500美元赎金。事后,两名学生才意识到这只是一场骗局。

为了让在校学生对诈骗保持足够的警惕,一些国外大学会专门设立“反诈骗”网页,为学生普及知识,并提供负责部门的联系方式。在美国中央密苏里大学的网站上,学校列出了骗子最有可能实施的诈骗行为,并特别提到,诈骗邮件通常自称是合法公司。比如,骗子会在邮件开头写着:“我收到了贵校就业指导中心发来的你的简历”。只要收到这样的招聘邮件,学生都应该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确认是否属实。当中央密苏里大学的学生怀疑自己可能遭遇诈骗事件时,应该先联系公安部门,然后再联系技术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取证。

蒙大拿大学的反诈骗网站则更为详细,网站第一行就写着“你永远不需要付钱就能赚钱”。由于很多诈骗都是以助学贷款的名义进行的,蒙大拿大学专门介绍了助学贷款诈骗的四种类型。此外,蒙大拿大学还会公布近期校园诈骗事件,提醒学生提高警惕。

大学生反诈骗教育任重道远。赵占元认为,做好大学生反诈骗教育,首先要继续加强高校的人防技防建设。其次,高校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与合作,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也要跟上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最新发展。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制度角度给予高校保卫部门更多的授权和相关保障,研究制定科学完备的政策法规,使保卫工作的权利与责任更加明确。此外,赵占元还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对保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比较欠缺,给保卫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笔记

民防,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人力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巡逻、守卫等预防措施。

技术防范是指采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如安装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求助等电子管理系统等采取的预防措施。

感受到当今社会诈骗现象无处不在,李福超认为学校应发挥好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增强防范诈骗的能力。 李富超说:“针对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社会经历的大学新生,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教育活动,重点开展防骗、防抢、防盗、防火、防性骚扰等各方面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教育。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责任感,提高警惕,具备化解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成员,肩负着普法宣传的责任,也应履行好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责任。高校应在法律基础等课程中纳入相关要求。课内课外,积极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家庭应对预案,堵塞“车祸”、“绑架”等诈骗学生家长的犯罪形式的漏洞。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诚信、勤奋的良好作风也同样重要。 “学生要有抵御金钱诱惑的能力,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坚强的抵御力,才能在金钱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一些大学生爱慕虚荣,追求奢侈,虚荣心越膨胀,花销也就越大,这时候就很有可能陷入“贷款消费”的泥潭。社会上也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设下这样的陷阱,让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高校要开展反诈骗教育,不但要介绍各种诈骗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不谙世事的学生看清诈骗的本质。只有学生对“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念头免疫,高校校园反诈骗的根基才算扎实。”李富超说。

关联

8月18日,山西省公安厅发布开学季《新生防骗指南》,重点详细讲解了针对新生的各种骗局。

骗局一:虚假承诺中介陷阱

诈骗特征

有些学生可能家庭环境不好,希望通过兼职缓解家庭困难,但有些补习班会承诺提供补习机会,收取几十元佣金,但可能只试教一次就被辞退,这是常见的欺骗手段。

防范措施

新生应先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不要盲目地寻找各种兼职工作。

伎俩二:热情帮助别人,然后偷窃

诈骗特征

骗子们对不熟悉情况的新生“欺负”,冒充车站、校门口的新生接待人员,“热情地”帮忙看管行李箱等物品,然后“调虎离山”,趁机将行李盗走。

防范措施

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留下自己的财物,以免被骗。

骗局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诈骗特征

在宿舍推销产品是针对新生常见的一种骗局,骗子售卖的物品多与新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如文具、手机、电脑等,此类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联系到销售人员,也没有相应的售后保​​障。

防范措施

不要轻信陌生推销员的甜言蜜语,买东西最好去校内或校外的正规超市。

骗局四:诈骗电话

诈骗特征

通常从非正规渠道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些电话是帮助新生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试图获取你的银行卡密码,有些则自称是教育部门或学校的人员,以退还学费为名,要求学生提供卡号和密码。

防范措施

严格保密个人隐私,如遇到此类事件,应先致电相关机构核实,如遇到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骗局五:冒充老乡偷窃

诈骗特征

学生们刚入学时,彼此并不认识,诈骗分子便利用这一点,冒充新生或同学接近学生,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趁机窃取他们的财物。

防范措施

对于陌生人你要想办法确认身份,并且要记得及时锁好宿舍门。

骗局六:冒充老师骗取钱财

诈骗特征

报完名,我正在宿舍休息,突然有人进来对我说:“你们是今年的新生吧?我是X老师,这是X卡,请交费。”既然“老师”来了,我赶紧交了费。交完费拿了卡,没人知道这个“老师”是谁。我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防范措施

骗子常常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诈骗,所以请记住大学生防盗防骗案例分析,在正式上课前,你只认识一个人,那就是辅导员,你的辅导员!

骗局七:“孩子”向你索要钱财

诈骗特征

“爸爸妈妈:我的银行卡丢了,请您赶紧把学费和生活费转到我同学的银行卡上……”由于孩子到外地求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家长们会收到这样的短信,如果联系不上孩子,比如手机关机、没电等,就有可能上当受骗。其实,骗子们会通过骚扰电话等手段,逼迫新生关机。

防范措施

首先要保持镇定,避免慌乱中受骗。家长应立即给孩子打电话,向孩子询问真相。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则可能是诈骗。当事人可以先给孩子充值手机费,再联系他们,真相马上就会揭晓。如果暂时联系不上,也可以联系孩子的同学、朋友、领导、老师等,这样也能避免受骗。

骗局八:孩子遭遇“车祸”

诈骗特征

诈骗分子常常冒充“医生”、“老师”、“同学”等人物,谎称大学生遭遇车祸或者突发意外疾病,要求家长向某医院账户上转账,以此诈骗家长。

防范措施

大学生一定要记住,不要轻易将手机借给陌生人,应该将自己熟悉的辅导员、老师或同学的联系方式告诉父母,万一遇到诈骗,父母也更容易核实情况。

提醒:做到“三个多”、牢记“三个不要”

警方提醒新生及家长,开学期间防范诈骗,做到“三个更”:

一是保持沟通畅通,多联系家人,交换信息;

第二,要多向学校里的老师、辅导员等询问,了解学校以及周围的环境、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三,要多关注网上披露的一些诈骗案例,吸取前人的教训,当骗子找上门来时,不要那么容易上当。

同时,警方提醒各位学生切记以下三个“不要”:

不要泄露身份、家庭成员、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不要随便搭乘公车,不法分子可能以公车为借口接载新生,实施诈骗甚至抢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