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3474字,阅读需17分钟
  • 305
  • 0

开学了,这篇“防骗宝典”请收好!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7月8日 09:05,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骗局揭秘:刚开学不久的阶段,学校会要求学生家长准备各类学习资料,培训班也是这个时间点收取课外辅导费。新生入学报到时,常常会遭遇到各种推销行为,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会想办法进入宿舍,声称自己是学生或与学校合作的公司,利用学生对商品鉴别能力差,又图便宜的心理,以推销的方式骗取学生财物。

开学季,骗子们也蠢蠢欲动,针对那些离开父母、初入社会的学生,花样百出。近日,本报记者结合真实案例,梳理了近年来开学季常见的冒充熟人、网购、推销、打工、校园贷、奖学金诈骗等诈骗手段,并推出开学季“防骗手册”,帮助学生学好“防骗”第一课。

开学季诈骗者瞄准学生和家长

又是一个新学年的开始,根据以往的报警特点,新学期开学后新生入学防骗,涉及学生诈骗的报警数量趋于增多,不少不法分子利用新生入学、缴纳学费的机会,针对学生和家长实施诈骗。

为何学生会成为骗子的主要目标?警方分析,一方面,学生涉世未深,思维简单,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的骗子利用学生的同情心,有的则装作热情、积极,让学生轻信骗子的谎言;有的学生过于自信,大意,落入圈套。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钱财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掌控能力,比如刚进入大学时,很多学生对于第一次收到这么厚厚一沓的生活费和学费,会有很多想法,这给很多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一些对金钱没有概念、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也很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1.冒充熟人诈骗

冒充熟人是新学期开学时常见的诈骗手段,骗子们冒充孩子或学校老师,以培训或急病等借口实施诈骗。

案例:例如,有家长收到这样的诈骗短信:“爸爸妈妈,我是XXX,我现在正在上课,不方便给您打电话,但是学校有急事要告诉您。我们学校和市教委联合请了某知名大学教授来我们学校授课,课程有商务英语、奥数理论、论文写作、物理研讨等。我想学,您支持吗?学费18600元……学校专用学费账户:XXX银行……”

再比如,去年9月7日,受害人陈某接到自称是儿子老师的电话,对方称孩子在学校不小心被笔刺伤眼睛,目前在医院治疗,需要立即手术。听对方语气焦急,又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孩子的名字,受害人没有多想,立即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入1万元手术费。随后,受害人赶赴医院看望儿子,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骗局揭秘:开学不久,学校就会要求家长准备各种学习资料,培训班也会在此时收取课外辅导费用。此时骗子也会趁机冒充学生给家长发短信,索要学习资料和培训费。希望孩子出息的家长发现孩子主动要求上培训班会欣喜若狂,就会放松警惕。一旦联系短信中的号码,就会落入骗子陷阱,按照对方的指示转账,被骗走。

此外,还有老套的“儿童受伤”骗局。骗子会冒充老师或医生给家长打电话,语气急切地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出事了。爱心家长听到这样的消息,会不加核实就把钱转走,慌乱赶到医院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防骗提醒:如家长收到声称孩子受伤正在接受治疗需要汇款的短信,或其他需要家长汇款到指定银行账户的情况,请务必多方核实情况后再进行汇款。如收到自称是孩子“班主任”或“学校信息”并附有网址链接的短信,请谨防钓鱼网站。

2. 营销欺诈

新生入学时,经常会遭遇各种推销手段,有的不法分子甚至想方设法冒充学生或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入学生宿舍,利用学生辨别能力差、贪便宜的心理,以推销手段骗取学生钱财。

案例:比如有人上门推销电话卡,声称“充值200送200”,你付完钱后,马上收到假基站发来的短信“充值400元成功”,骗子还会好心提醒你给父母打电话问好。其实电话卡里只有几元甚至几毛钱的预充话费,等你兴冲冲地和父母通完电话后,骗子早已不见踪影,几天后,你的电话就断线了。

骗局揭秘:冒充“学长”或老乡接近新生,推销电话卡、辅导材料、不知名化妆品、介绍兼职、推荐补习班等,并以“折扣”、“团购”等名义挨家挨户推销产品,骗取学生钱财。

防骗提醒:警惕商家欺诈,不要被小利诱惑,最好到信誉良好的商场、超市购买商品。

3.网络兼职诈骗

有些新生希望在开学前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减轻家庭负担。骗子就会利用这种心理,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传播虚假的兼职招聘广告,骗取学生一定数额的押金和保证金。最常见的兼职骗局就是“刷单”。

案例:去年2月,某师范院校学生廖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自己在家上网时登录当地某网站找兼职,随后加了QQ好友,对方要求其完成网上商城刷信誉和销量,刷单成功后返还佣金和本金。廖某爽快答应,并按对方要求花费3000余元刷了10单新生入学防骗,但对方并未退还本金和佣金。廖某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骗局揭秘:骗子先通过求职网站传播“网店信誉提升、兼职招聘”等招聘广告,取得受害人信任后,骗子以帮商家代购商品为幌子,要求受害人代购商品,以提升商家信誉。当受害人登录其提供的诈骗网站,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网站上购买商品时,骗子便会立即屏蔽受害人并消失不见。

防骗提醒:切记!“网络刷单”是违法的,广大群众特别是学生更要提高法律意识,切勿试探法律。如果有招聘信息写着“坐在家里敲敲键盘就能轻松赚钱”,那可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骗子设下的陷阱。赚钱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千万不要贪图方便,贪图小利。

4.网络购物交易诈骗

开学之际,人们要购买各种学习、生活用品,学生是网购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去年9月上学期,市反诈骗中心接到的电信网络诈骗举报中,诈骗手段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网络账号盗用冒充。

案例:今年4月,广州市反诈骗中心接到受害人周先生的报案,称自己之前在网上购物,后来接到一个自称快递员的电话,对方告诉周先生,他网购的商品快递员在途中丢失了,正在帮他办理“退款”手续。周先生相信了对方,按照“快递员客服”的提示,用支付宝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随后发现自己的支付宝余额里有1万元​​资金被无故转走了。

骗局揭秘: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网购订单信息,充当“假客服”主动联系买家,以各种理由(商品质量问题、网购快递丢失等)要求买家按照“客服”指令扫描“二维码”进行“退款”或“赔偿”。殊不知“假客服”发送的“二维码”另一端连接的是骗子设计的“操作平台”,买家在“退款页面”输入的所有个人信息,骗子在后台都可以实时获取,从而对买家个人账户及银行账户进行盗刷、消费、转账等操作。

入学新生防骗宣传_新生入学防骗_新生防骗指南

防骗提醒:同学们如接到“客服”电话,要求其协助办理“退款理赔”手续,应提高警惕。可通过网购平台直接联系商家询问情况并核实。如发现支付宝、微信账户或银行卡内资金被无故转移,请尽快修改密码,联系支付宝、微信、银行客服反映情况,按照官方客服指示做好账户安全相应措施,并拨打110报警。

5.校园贷款诈骗

“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向大学生提供的贷款业务,由于手续简单、放款快,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借贷。然而由于外部监管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加之部分学生诚信信用意识淡薄,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金融知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是部分学生易受校园贷诈骗影响的主要原因。

案例:今年5月,从化警方接到两起“以申请网贷为他人拉货或赚佣金为由遭诈骗”的报案。犯罪分子谎称自己“与某网贷平台合作或有合作,需要拉货”,或声称按时还本付息,每笔贷款给一定佣金,诱骗大学生帮忙申请贷款。这种诈骗的结局是骗子拿了网贷平台的钱跑路,申请人要自己偿还剩余款项。

骗局揭秘: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以“拉高业绩”、“刷单”等借口返还佣金,套取个人信息,以快速返还的方式打消受害人的警惕性,最后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甚至胁迫受害人继续诈骗。

防骗提醒:大学生应真实评估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利用信用贷款满足自己的过度消费,多了解借贷消费和金融风险,珍惜个人信誉,不留信用污点;同时,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件借给他人使用,不要为他人贷款充当担保人,不要随意泄露自己及家庭隐私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6. 奖学金诈骗

骗子常常在开学前或开学后冒充助学金工作人员,以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费等形式诱骗学生和家长上当。

案例:2016年8月,在广州工作的柯女士突然接到一通陌生电话,要求她代为领取儿子九年学习的2700元“伙食费”,但需要查询银行卡余额。柯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ATM取款,不料这一操作导致其卡内12万元被盗。诈骗者在诈骗过程中多次转接电话,并通过伪装的“第三方”对诈骗信息进行“核实”,也骗取了柯女士的信任。

诈骗手段曝光: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学生个人信息后,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学生姓名、学校等信息,冒充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告知学生可领取补贴、助学金等。然后打电话诱导学生或家长利用ATM机将卡上的钱全部转入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此前,山东徐玉玉的悲剧就是骗子利用这种方式造成的。

防骗提醒:任何陌生电话,要求ATM机操作的,都是诈骗电话。关于奖学金等,一定要通过学校相关部门核实信息真实性。切勿贪小便宜,因小失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东;广州参考报、广州日报编辑董业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