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电信诈骗的口诀 (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本文目录导航:
预防电信诈骗的口诀
1.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谨防上当。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
对犯罪份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中奖和他人能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及有致富信息转让,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2.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
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3.多作调查印证。
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不应汇入过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
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查、法院、银行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充电话号码。
4.不实施违法行为。
如收到以加害、举报等威胁和谎称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上当,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账户。
必要时候,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等机构报告和核实。
5.购买违禁物品属于违法行为。
对于广告“推销”特殊器材、违禁品的短信、电话,应不予理睬并及时清除,更不应汇款购买。
对于要求先汇款后交货或要求预交定金、保证金、风险抵押金、公证费、手续费购物的陌生短信、电话,一定要小心谨慎,仔细甄别,千万不要轻信和上当受骗。
6.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高老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作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加重老人、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的知识,为我们敬爱的长辈和需要呵护的下一代筑起防诈骗的知识围墙。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原则
一、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二、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三、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尤其,中老年人和妇女同志要格外引起注意。
还有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四、不链接:不法分子获取个人信息最方便、最隐蔽、获取信息最多的方法就是通过网络,以钓鱼WIFI、钓鱼链接等办法,让受害人自己加入免费WIFI或点击网络链接。
因此,请你坚持不加入陌生WIFI,不点击陌生链接,也不下载陌生APP的“不链接”原则。
另外,若你开放共享WIFI,请务必设置加密密码。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预防诈骗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诈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提高个人防范意识。
对陌生人的好意或帮助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可疑的人或事物进行核实,不要因对方言辞或表情放松警惕。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在公共场合透露敏感信息,对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在线应用程序仔细审查其安全性和可信度。
辨别虚假信息。
不要随意点击或打开不熟悉的链接或文件,对涉及财务交易的电话或信息保持警惕,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来源。
保护在线交易安全。
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如加密Wi-Fi或VPN),确保交易网站信誉良好并具有安全交易流程和加密技术,比较价格、阅读评论、了解卖家信誉,避免透露个人信息或银行卡号。
积极举报诈骗行为。
遇到诈骗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保留证据和资料,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并提供详细信息。
识别常见诈骗手段。
如“安全账户”诈骗、网恋交友诈骗、刷单返利诈骗等,不要有“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遭遇诈骗的风险。
电信诈骗的防范措施如下:1、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
2、银行、第三方平台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3、来电手机不显号码不接。
4、无论电话、短信、聊天软件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5、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留心,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6、钓鱼网站要提防,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
7、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设计骗局内容,如房产退税、热播电视节目等都常常被骗子利用,切莫轻易当真。
8、如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拨打110无疑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虽然麻烦了警察,但必要时候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
综上所述,预防诈骗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让诈骗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大学生应该如何防诈骗
1、最重要的是不要暴露隐私,不要在一些非正规网站用自己的手机、身份证号注册信息。
2、现在的手机安全性能高,是骚扰电话的话会有显示,看到是骚扰电话就毫不犹豫的挂断,不要接听。
3、有好友在聊天软件上向你借钱,最好打个电话给对方确认一下,听下他的声音,是你朋友的声音,又确认他是真的有在聊天软件上跟你借钱,你再考虑要不要借。
4、接到电话说家里人出事需要钱的,要先打电话回去确认,确认是事实才打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