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5496字,阅读需27分钟
  • 361
  • 0

深圳房价背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大跃进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6月17日 13:09,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过去十年,深圳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浪。深圳是人类金融史和城市发展史的双料奇迹。深圳金融业这十年大跃进,是我们理解今天深圳的重要背景。深圳的金融大跃进,钱主要是各类金融机构的膨胀,深圳居民手头的钱并不多,低于北上广,且低于重庆,只列国内第五。投入巨资的世纪晶源,骗局一场,土地遗留问题迄今未果。

来源:湾区经济评论(ID:wanqumoney)

“昨天,我一个在深圳某大手机厂工作的朋友说,他手下有两个人要逃离深圳,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广州。我觉得不可思议世纪晶源 骗局,他们居然有一天会从深圳逃到上海……”

这是北京赛东在微博上发表的一篇感言。

能把“逃离北上广”变成“逃离北上广”的城市,只有深圳。

新闻中也流传着一些煽动性的言论:

一、4月深圳房价上涨10.3%,脱离北京、上海、广州,呈现独立走势。

2.离婚案件突然增多,需要一个多月才能拿到号码。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报告:深圳房价上涨过快,居民收入跟不上房价上涨的幅度。

房价和居民收入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是金钱和杠杆,真正把海浪冲上沙滩的,是这座城市的金融狂热。

近十年来,深圳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浪潮,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城市金融化最高潮。

深圳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已经超过了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的总和,更不用说北京和上海了。

这是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实现的一次财务飞跃。

深圳已然是一个深受金融杠杆束缚的城市,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还要严重。

深圳房价的根源就在这里:资本高度集中、金融杠杆过高,让住房供给最少的一线城市成为资本最好的寄生对象,在这件事情上,传统金融和民间热钱相互助推。

资本的本质是扩张,一旦被深深束缚,就必须不断上涨,才能平衡杠杆,获取利润。

但深圳这波金融发展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年轻一代在用脚投票,写字楼租金暴跌,空置率飙升,外贸还在经历疫情和贸易战的考验。

1号技术员想不通,就转头问2号技术员,2号技术员说道:去年花370万元买的福田某小区的小房子,现在市场价是500万元。

我把键盘摔烂了...

得罪太岁?惩戒太岁?抵触太岁?

如何解决最受欢迎的玄学女王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立即获取开运秘诀。

十年金融飞跃

近十几年来,深圳经历了巨大的金融飞跃,堪称世界金融史上最奢侈的一次。

让数据说话。

1. 从12万增至123万!金融业从业人数超过纽约、伦敦、香港三地总和

首先,以人为本。

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深圳金融业从业人员123万人,占深圳全部就业人员的9.9%。

单看这些数据你也许还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如果横向比较的话,你就会感到震惊。

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金融部门就业人数:

纽约:36万人

伦敦:35万人

香港:25万人

东京:390,000 人(可能是整个东京都市区)

北京:81万人

上海:47万人

笔记:

(1)以上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统计局、中国商务部、香港财政司司长、中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及权威媒体。

(2)矛盾的数据具有很高的价值。

(3)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

(4)我们不会采用国内专家夸大的数据。

对比一下真相:

1)深圳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123万人)大于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的总和(97万人)。

2)深圳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123万)≈北京、上海之和(128万)

别再叫深圳村之都了,她戴了一条大金链子,金融实力指数超过地球历史上任何一个金融中心。

日本金融泡沫最严重的时候,东京金融业从业人员也不过51万人,还不到深圳的一半。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金融扩张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2010 → 2019 ▼

深圳:12万→123万

北京:25万 → 81万

上海:25万 → 47万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深圳金融办《深圳金融人力资源研究报告》及北京、上海官方数据。

难道不可怕吗?

十年前,深圳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还不到北京、上海的一半,更不用说纽约、伦敦和香港了。

但不到10年的时间,深圳增长了10倍,远远超过北京和上海,甚至超过了纽约和香港。

深圳是人类金融史和城市发展史上的双重奇迹。

这么多金融人士涌入这座城市,不是来给钱的,而是来玩钱的。

晶源公司_世纪晶源 骗局_晶源电子官网

2. 金融资产快速扩张

人的背后是资产。过去10年,深圳吸引的资金比其他城市都要多。与姐妹城市广州相比,2012年深圳的人民币和外币存款明显低于广州,但到了2019年,深圳的存款已经远远超过广州。

表内银行存款尚不能反映深圳的财务实力。

2012年以后,金融监管放松,银行表外融资大幅扩张,民间金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圳聚集了上千家民间金融平台,有P2P、原油、贵金属、资金池、担保公司等。直到近两年的区块链币圈,深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韭菜还没收,京城也不会睡觉。

深圳金融业近十年的大跃进,是我们今天认识深圳的重要背景,是一切事物生长的土壤、水源、城市根。

如此规模、速度和热情,称之为“热钱”也不为过。

得罪了太岁怎么办?如何能遇到贵人?

我们邀请了玄学女王和最受欢迎的风水师

扫描并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抢占先机,即刻带来好运!

添加更多栏目

钱来了,就得找资产来生钱,过去十几年民间资本炒作各种资产,最后发现房子是最浪费的。

深圳的房子是其中最好的。

深圳人多,房子少,而且深圳人大多缺钱,这些人是资本的宠儿,他们会撬动你。

如果你接受它,你就是当前这一波;如果你拒绝它,你就是下一波。

过去五年,上一波加杠杆,单是银行的杠杆率就已经是全国领先的。

2019年,深圳是住房贷款最多的城市,是北京的两倍多。但深圳商品住宅存量只有185万套,而北京、上海的住房存量是深圳的三倍多,交易量也一直超过深圳。

2019年家庭贷款▼

深圳:2251亿元

上海:2061亿元

北京:1116亿元

从居民存贷款总额看,深圳居民存款不及北京、上海的一半,但居民贷款却明显高于北京,并接近上海。

家庭存贷款余额▼

深圳金融的飞跃主要源于各类金融机构的扩张,深圳居民的现金余额并不多,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也低于重庆,在全国仅排第五位。

2019年9月各主要城市居民存款排名▼

过去5年,深圳居民户贷款增量达1.62万亿元,是历年增量的两倍多,居全国之首。

以上数据并未考虑深圳大量活跃的民间借贷,包括进入楼市的各类企业贷款。

杠杆有成本、周期、现金流的约束,为了维持现金流与杠杆的平衡,还利用各种其他类型的贷款、资金来充实房地产杠杆的现金流。

资本的快速大规模聚集和过高的金融杠杆,让住房供给量最小的一线城市成为资本最好的寄生对象,在这件事情上,传统金融和民间热钱相互帮助。

金融的飞跃,加上高杠杆,造就了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

得罪太岁?惩戒太岁?抵触太岁?

如何解决最受欢迎的玄学女王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立即获取开运秘诀。

20 世纪 90 年代的金融压制造就了深圳的核心资产

深圳是全球化浪潮中最高的,40年来,深圳GDP增长一万倍(2.7亿→2.7万亿),城市人口从30万增长到2000多万。

过去40年,第一波是外商投资浪潮,之后是民营企业浪潮,再后来是过去10年的金融浪潮。

但深圳打造核心城市资产最重要的阶段是金融稳定阶段,也就是1993年至2000年的金融整顿。

这次整顿针对的是1992年南巡之后,外资大举涌入以及银行业热钱无节制地放贷,当年深圳罗湖的房价也被炒到2万元每平方米,而且整顿之后还有烂尾楼。

不过金融整顿之后的物价稳定,让深圳一大批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快速进步。

华为在1993年开发了帝国C08交换机,中兴和华为并行不悖。

图:20世纪90年代任正非与他的创业伙伴们

比亚迪、腾讯等均在这一时期创立,吸收了大量国内人口红利和国外技术转移,完成了从贸易、实业到科技的升级浪潮。

当时的金融手段是:控通胀、稳定物价、撤出热钱、抑制投机,银行连续三年加息10个基点。

物理扩张与金融抑制让深圳夯实了核心资产,构筑了今天深圳的物理基础。

2007年以后,深圳没有诞生任何硬核的本土标志性企业。

几家从外面引进的企业都没能做成,投入巨额资金的世纪景源却是个骗局,土地问题至今还没解决。

在这金融扩张、资本驱动的十年里,主导的不再是实体从业者。

几年前入局的宝能集团,先于万科成立了知名老牌玻璃企业新日铁集团。宝能派出的董事长陈林上任后,说:“你们这些制造业的人,干那么辛苦,挣的钱这么少,还不如搞资本运作。”原有管理层大多被清洗。

格力董大妈一声吼,就把宝能集团吓跑了。

金融杠杆最近的传导,就是今年深圳的“离婚潮”,它正在侵蚀伦理道德和人性。

过去十几年的资本浪潮,是受客观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金融无序化造成的乱象所迫,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金融扩张和循环杠杆依然过大。

实体经济升级有一个窗口期,这个窗口期转瞬即逝。近年来,全球贸易从互利到摩擦,再到贸易战,这意味着深圳是全球化的最后一波浪潮。永远不会有第二个深圳。

深圳能不能守住过去40年的核心资产,也要看如何引导资本。

实物资产不会轻易离开一座城市,但是一旦离开就很难再回来。

首都没有城市,它们可以一波一波地涌来,也可以一波一波地消失。

晶源公司_晶源电子官网_世纪晶源 骗局

得罪了太岁怎么办?如何能遇到贵人?

我们邀请了玄学女王和最受欢迎的风水师

扫描并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领先别人,即刻带来好运!

后一波的抵抗:反正也是一波,我何不先来一波

技术员一号前段时间去深圳,跟一个传统行业的老板聊天,说他今年招一个95后的小姑娘,不是名牌大学出身,要求月薪1.5万元,否则就不来。“这些年轻人根本不看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失业率,只看钱”,他感叹。

这是落后浪潮与领先浪潮之间的较量:我宁愿站着活,也不愿躺着死。反正就是一波浪潮,我不如先冲上去。

95年以后出生的应该先去冲浪。

这不是95后独有的选择,是华为和腾讯共同的选择。

2010年的马化腾:

“因为之前房价涨得太快,我们很多员工都感觉买房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房价涨得太疯狂了。所以我们跟政府也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我们确实挺担心这个的。所以我们这段时间也增加了工资,这个很重要。”

第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我们的客户服务,我们正在更多地向成都转移。”

任正非2016年:

“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现在有了高铁、网络和高速公路,一个分布式活力的时代已经形成,但它不会集中在成本高的地方。”

“深圳的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的工业用地。众所周知,要发展规模化的产业,每个企业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

随后,网络又出现了《别让华为跑了》一文,点燃了全民情绪。 彼时,华为已经决定将多个业务部门迁往松山湖。

面对美国的最新制裁,华为如果减少阵地,会选择在深圳,还是在东莞松山湖?

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个很致命的东西叫:期望。

深圳去年出台两项政策:调整豪宅税费标准、放宽限购政策。这是否是楼市放松,引发社会争议。为此,住建局发文:

“面对稳增长压力,搞活房地产市场”,这让投机资本如获至宝,大肆宣传。

从城市财力上看,深圳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最低;从供需上看,深圳的住房最缺;从资金上看,参考深圳的GDP和金融数据,深圳不缺钱。

这种供给不足的基本面,明显会刺激楼市活跃。为什么?为了稳定资本。

但实体企业却用脚投票了。

今年以来,深圳已有20年历史的丹桂轩、新梅园等门店相继倒闭。不仅仅是因为疫情,餐饮消费迟早会回暖,但即便疫情结束,他们也再也无法承受成本的剧烈波动。

谈到消费,深圳同样陷入尴尬。

武汉是全国GDP第三大城市,就业人口第二大城市(已超过上海),年轻人口比例远高于北京、上海,但尽管资本密度高,消费能力却跌至第七位,仅次于重庆、成都、武汉。

这意味着什么?金融扩张没有让深圳居民更富裕,反而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挤压了实体经济和消费。

年轻一代选择向老一辈致敬,或许只是为了在生活和消费上保持一点尊严。

得罪太岁?惩戒太岁?抵触太岁?

如何解决最受欢迎的玄学女王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立即获取开运秘诀。

给下一代留条后路,以后我们还能再见面

地球人都知道,香港是空的,如果资本撤离,香港就什么都没有了。

过去40年,香港的资本掏空了这座城市的底层资产,包括物质资产和人力创造力。

该市没有任何独立的产业可以依赖。

东亚尚未产生真正的金融中心。

真正的金融中心城市,比如纽约、伦敦,是具备基本的产业平衡能力的。

它们有两个主要特点:

1、基础资产雄厚,科研知识资产丰富。

2、中央银行对金融标准和定价有绝对权力,对外部融资的松紧和方向有决定权,而不是被外部融资决定。

东京跃跃欲试,却被砍得只剩内衣;香港被收割时,也只剩下内衣。

即使不比较纽约和伦敦,我们也可以将它们与人口相似的经济体进行比较:

瑞士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工业占经济产出的50%,人均工业产出位居世界第一(有时位居第二)。

以色列。犹太人是金融的祖宗,但以色列的生物、IT、工程、光学、军事等产业并不逊色于大国,其创造成果堪比硅谷。

新加坡。石油化工、电子、机械、生物是四大支柱产业,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化工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制造国。新加坡可以躺着赚钱,但它选择站着赚钱,它的眼光比香港高远得多。

关键在于世纪晶源 骗局,即使在服务业,这些国家也是以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而不是投机性服务业。

如今,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发达的知识型服务出口国,都发现主要依赖服务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已十分困难,而作为金融桥梁的香港,竟然以为只要有英美法系的标签,就能生存下去。

香港对深圳是一个警告。

如果金融跃进没有建立在全球金融的核心话语权和定价权之上,单纯依靠与土地的联盟,不仅无法提升城市长期竞争力,反而会逐渐抽走底层核心资产和人才。

在香港,新来者的空间被完全堵死,但在深圳,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深圳发生的一切,是基于这个城市被资本过快扩张所绑架,而金融与杠杆的扩张又集中在作为民生资产的住房上。

技术员1号理性地预测,这十年的金融通胀已经到达了天花板。

资本四处流动,但下一波就停止了。这不是中国现阶段的趋势。只有保住核心资产,才能在这一波国际贸易和金融风暴中生存下来。

这也是整个国家首都面临的选择:用来打基础,还是刮地基。

给下一代留条后路,以便我们将来能够再见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