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投资骗局“连环套”盯住老年人
虚构价值高价拍卖
“系列”收藏品投资骗局瞄准老年人
在收藏热潮的背景下,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盗窃收藏品的犯罪事件时有发生。 杭州市第一高级人民法院数据显示,近两年审理的40余起老年人盗窃案件中,收藏品被盗案件占比近20%。 广州市第三高级人民法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收藏品盗窃案件的受害人中,80%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这种骗局到底有什么伎俩呢? 怎样才能不被“愚弄”呢?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收藏品诈骗者瞄准老年人
“上了年纪的人往往会持有一些钱币、邮票、字画等藏品,这种藏品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变现,或者是有意将藏品留给后人。同时,他们也缺乏“对藏品的需求。对物品价值的客观判断以及对藏品拍卖行业的深入了解。一些骗子会有意识地选择老年人作为目标。” 北京市第三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泽表示。
以广州为例,上海第一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审理的40余起老年人盗窃案件中,收藏品被盗案件占比近20%。
“三法院的案件中,80%的受害人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半以上的受害人涉及7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受害人甚至委托公司催收“我被骗了,然后委托另一家公司拍卖,又被骗了,多次被收藏品行业上下游公司误导。” 刘泽说道。
在上海第三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中,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京城文艺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四家文化企业以出售收藏品为名,大规模筹集资金。 涉案公司以中老年人为对象,通过广告、电话、小礼物等方式吸引他们来到公司。 此后,又以数倍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中国和乌克兰的整版纸币、八连美元等收藏品。 故意夸大所谓收藏品的升值空间,承诺高价回购或者代客户拍卖,引诱客户投资1000万元以上。
“这些所谓升值潜力巨大的收藏品,其实都是从西直门邮政钱币市场批发的。几百元的普通邮政钱币,在销售人员的吹捧下,变成了无价的稀世珍品。在被告人中,有投资者甚至抵押了自己名下唯一的一套房子,投资额超过80亿元,而这笔投资大部分被公司用于收取股东分红和销售人员工资佣金,投资者致富的愿望落空。 ,他们也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刘泽说道。
“高价拍卖、定期返现”套路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以收藏品投资为名集资盗窃的案件较为明显。
广州市第一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助理庭长胡柳青青介绍,盗窃收藏品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高价拍卖为噱头,侵吞奶奶的拍卖服务费。 此类犯罪是帮助奶奶拍卖高价收藏品或旧邮票、奖章等旧物,抬高物品价格,吸引奶奶拍卖手中的旧物,并支付昂贵的拍卖服务费。 二是捏造公司藏品价值,侵吞老人高价购买公司藏品。 不法分子将其公司的劣质工艺品编造成价值高,并向老人做出虚假承诺,吸引老人以高价购买该公司的藏品,理由是商品短期内会增值,公司会获利。帮助他人代卖或者回购,向老人收钱。
“以上两种套路有时是结合起来的。比如先用高价拍卖奶奶手中的旧物,吸引奶奶到公司交易,然后再将公司的劣质工艺品卖给奶奶,进行二次盗窃。” ”。 胡柳青青说道。
刘泽还表示,部分盗窃案是以“高价回购、定期返现”为诱饵。 刘泽表示,一些投资者往往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在投资收藏品时,也担心“未来是否会贬值”,因此涉案公司承诺在收藏品收藏后以高价回购。达到一定年限,并承诺定期返还现金,即以投资收藏销售分成等名义,宣传保本和高额利息返还。 在这种“诱惑”下,客户的风险意识因而被削弱,以至于最终花费巨额资金进行投资。
上海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庭长吉广生表示,此类犯罪往往存在秘密转移资金的情况。 犯罪分子要么用现金,要么用POS机刷钱盗取奶奶的钱,得手后迅速转移资金,让人无法查清作案金额和资金去向。 。 此外,他们还会想方设法销毁证据收藏品交易中心骗局,比如试图从奶奶那里追回支票和合同,为后续调查取证制造障碍。
保护“钱箱”监管须加强
上海南丹律师事务所朱干峰律师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创富故事”和投资信息。 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退休后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但他们逐渐与社会背道而驰。 他们在投资、法律等专业知识上存在盲点,无法辨别各种投资信息,因此很容易成为受害者。
“此类犯罪往往隐藏在投资犯罪活动中,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实践中,建议‘预防为主’,加强防盗宣传,结合真实案例,提高防盗意识。” ——老年人的防盗意识和识别能力。”他说。
吉广生提醒,老年人和收藏爱好者应增强防盗防罪意识,对涉及金钱的陌生电话要更加警惕。 不应轻信电话宣传或推荐,应通过正规拍卖机构进行拍卖,不可贪图蝇头小利。 同时,提高取证意识,及时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胡柳青青表示,不法分子会利用文物收藏公司对自己进行包装,为公司租赁核心区的办公场地,但他们拥有较为完善的人员结构和设施,营造公司正常运营的表象,以期达到目的。赢得客户的信任。 广大收藏家在投资文物藏品时,一定要仔细考察公司的资质,不能简单地根据公司的环境、规模等表面现象来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
刘泽还表示收藏品交易中心骗局,这些案件的频发也与一些监管的缺失有关,并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 “涉案公司多次没有聘请注册拍卖师,也没有向拍卖登记机构备案,利用虚假宣传,聘请大众艺术家举办大型拍卖会,有时有关部门无法察觉。此外,涉案公司还聘请专业鉴定师压低藏品价值,伪造鉴定证书,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价格标准,参考一下,一些藏品交易已经成为价格管理的真空。”
刘泽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可配合公安部门,对收藏品公司的经营资质、经营状况、涉诉讼情况等组织联合整顿行动。 监管部门还可以考虑设立统一的市场鉴定机构,对收藏品进行鉴定,防止群众被不法分子误导。 (记者 张默 吴文旭 实习生 王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