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2084字,阅读需10分钟
  • 350
  • 0

“高薪”背后可能有陷阱 谨防招聘诈骗套路多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6月9日 09:12,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新华视点|“高薪”背后可能有陷阱谨防招聘诈骗套路多此外,培训贷也是招聘骗局中的惯用手段。揭秘招聘诈骗套路记者调查发现,诈骗者用各种手段引诱求职者“上钩”。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三部门发布求职招聘十个典型陷阱防范提示,帮助求职者有效识别骗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新华视点|“高薪”背后或有陷阱 谨防招聘诈骗

做出虚假承诺、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设立“空壳公司”以真货代真货……《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在求职旺季,一些不法分子设下各种圈套,引诱求职者上当受骗。

货运骗局招聘司机北京最新信息_货运骗局招聘司机北京最新消息_北京货运司机招聘骗局

求职者在“就业引领未来”2023年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银川站)活动现场查看岗位信息(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屡屡以“高薪”为诱饵实施诈骗

记者登录黑猫投诉平台发现,与“招聘”相关的投诉近1.5万条,其中不少是招聘公司、职业培训机构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求职者的投诉。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显示,33.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亲身经历过招聘诈骗,2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亲朋好友遇到过招聘诈骗。

“招专线司机,月薪1万元起。”今年2月,广西南丹县的杨远(化名)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家物流公司招专线货车司机,月薪颇为诱人。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想跑专线,需要用自己的货车,如果没有货车,就得向公司借钱买一辆。

在公司工作人员的不断“游说”下,以及货源充足、工资待遇优厚的承诺下,杨元从财务公司借了7.96万元,以1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二手货车。

此后,杨元没有接到任何生意,随后他得知,根本没有所谓的专线,公司也没有给他提供其他货源。杨元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不仅没有找到工作,还要去贷款。目前,杨元已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警方已开始介入调查。

此外,培训贷也是招聘诈骗的常用手段。四川成都的周平(化名)告诉记者,他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短视频运营岗位的招聘信息,对学历和工作经验没有要求,最低工资为4000元。小周应聘时被告知,上岗前需要接受三个月的培训,费用为1.98万元。公司称培训结束后会负责安排工作,培训费可以申请分期贷款北京货运司机招聘骗局,工资中的一部分用来还贷。

经过两天试听课,小周签了借款合同。但培训结束后,公司人员只在班级群里发招聘信息,具体岗位还是要他自己去申请。最后,小周不仅没有工作,还欠下了债务。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招聘诈骗案,该案中犯罪团伙利用受害人对证件性质的认知偏差,以高薪职位为诱饵,声称必须持证才能上班,以此骗取“学习证”费用。自2022年4月至案发,该犯罪团伙共计骗取新疆、西藏、内蒙古、河南、甘肃、重庆、云南、广东等地多名受害人共计18万余元。

揭开招聘欺诈的秘密

记者调查发现,骗子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求职者落入陷阱。

虚假承诺、“大蛋糕”。不法分子以低门槛、高薪为诱饵,求职者找上门来后,再做出各种虚假承诺,使求职者一步步落入陷阱。

“我们是正规公司,上班时间灵活,赚钱方式自己安排。”“可以完成超级任务单,拿高额报酬。”“赚到的钱都是你的,损失公司会赔偿你的。”……四川省公安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运营的“熊猫反诈骗”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一起四川省雅安市王女士春节后找工作时北京货运司机招聘骗局,被骗子抛出的各种“赚钱前景”套路套路,在对方的步步利诱下,被骗21万元的案例。

据办案人员介绍,骗子伪装成企业招聘人员,为求职心切的王女士“描绘美好前景”,邀请她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并立即给予小额奖励,取得信任后,不断增加任务金额,并编造各种理由要求她不断充值、下注、刷单,直至其银行卡余额不足,无法提现。

有些公司玩“文字游戏”,设置苛刻条件。招聘公司虽然做出各种承诺,但在合同中设置了苛刻的条件,当求职者发现公司没有兑现承诺时,很难在合同中找到维权的依据。

有的设立“空壳公司”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据记者了解,在近期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招聘诈骗案中,被告人刘某、雷某在某商业广场设立空壳公司,以用人单位名义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另几名被告人冒充公司销售人员联系求职者,通过虚构职位诱导受害人参加培训,并进行虚假面试,最后以停止招聘或面试不及格等理由淘汰求职者,从而骗取大量培训报名费。

广西东方益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邱新颖告诉记者,一些受害者发现自己被骗,但无法获悉骗子的具体身份信息,也无法向法院起诉,经常陷入维权无门、求助无门的境地。

多方发力打击招聘诈骗

针对招聘诈骗现象频发,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发布十大典型求职招聘陷阱防范提示,帮助求职者有效识别骗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受访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完善人才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维护求职者合法权益,保障人才市场健康发展。

北京怡和中弘(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秋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行为,指导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各平台要加强招聘单位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实名认证,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建立招聘企业红黑名单制度,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

业内人士建议,加强行政许可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相关部门间信息交换机制,指导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形成监管合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等专家建议,要加强对求职者的求职培训和防骗宣传,高校要普及求职、贷款、理财等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防骗意识,做好职业规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