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4868字,阅读需24分钟
  • 150
  • 0

【头条】六旬老人吃“竹盐”治糖尿病,结果出事了!科普:警惕保健品骗局!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6月6日 13:06,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科普:警惕保健品骗局!记者查询发现,有的所谓壮阳保健产品在网络广告中的宣传词汇非常“露骨”;有的保健食品,在相关部门备注中只有两项简单功能,但是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却宣称可以“预防三高、调理血糖、稳定血压、预防肾结石、补充人体所需各种维生素,从此告别亚健康”。

科普:警惕保健品骗局!

喝竹盐水能降血压,甚至治疗脑梗塞;一杯来自地球深处的“能量水”,对红斑狼疮、肺炎、中风、高血压、痛经都有疗效;吃沙棘制品一个月,糖尿病彻底治愈……《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保健品行业发展乱象频发,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其中,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高科技”、“纯古法”、“中西结合”等概念的幌子进行虚假宣传古方减肥骗局,利用推销会、网络推销、上门拜访、微课堂等手段,针对目标人群进行“精准诈骗”,使一些受害人的养老金被掏空,不少家庭财产被骗走后陷入贫困。

勇于吹嘘:

“喝盐水能治高血压古方减肥骗局,甚至脑梗”

记者近日在多地调查发现,保健品问题已涉及食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等多个类别产品,虚假广告、欺诈行为频发。

——“高科技”骗局:“量子能量水”宣称能控制癌细胞、弓形虫。记者跟踪华北某市基层执法人员发现,该市一家店铺销售的一双劣质“竹炭袜子”宣称具有“改善酸性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活化组织细胞、排毒养颜”等神奇功效;而一款“富硒竹炭保健皂”则公然宣称能“释放远红外线,可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

一家总部位于华北地区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号称取自地下万米的“量子能量水”,既可以饮用,又能使身体“飘起来”,被“科学界誉为比药还好”,对红斑狼疮、肺炎、鼻炎、肾炎、中风、高血压、痛经、月经不调等均有治疗作用。一份宣传资料甚至宣称其“低频振动波高达每秒3.9亿次,足以控制癌细胞弓形虫”。

据介绍,在有关部门批准的27种保健品保健功能中,并没有抗癌功能,但不少“神药”却宣称具有抗癌功能,并经常发表各种“生命奇迹”,分享服用感受。

——“纯古法”骗局:“源自千年道家秘方”“专治经络不通、气血不畅”

记者采访获悉,武汉一家公司宣称采用纯古法结合现代技术生产的“竹盐产品”,销售人员声称喝竹盐水不仅能清理血管,还能治疗高血压、脑梗塞。辽宁一位老年男性消费者血压飙升至200后,仍被销售人员要求“多喝竹盐水”,并被告知“高血压是个排毒过程,很多人血压高到250也没事,喝一段时间盐水就会降下来”。最终,该用户在连续两个月大量喝盐水后,突发脑梗塞,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面对医护人员的警告,该消费者最初仍固执地认为竹筒里烤出来的盐已经不是氯化钠,甚至还试图与竹盐销售人员探讨如何用竹盐治病。

安徽省有关部门破获一起利用假冒“老中医”电话推销保健品的电信诈骗案。诈骗者利用网络电话冒充所谓中医专家,声称“老年人患病的原因多是血液循环不畅、经络不通,需要激活体内的垃圾、毒素病变,然后修复血管将体内的毒素、垃圾排出体外,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并借此推销“细胞营养素”“神经酸”“人参海狮”“眼金”等保健品,声称这些药能治病,很多老年人信以为真。

记者发现,一家公司以每盒60元的价格收购保健食品,安排没有医师资格的员工以“中医师”的名义为老人当场把脉,并趁机以每盒898元的天价出售。

——“中西结合”骗局:《本草纲目》把石墨烯、生物磁学、电气石结合在一起……

记者在各地调查了解到,一些未取得国家批准的医疗器械资质的电器,以“治疗仪”“能量仪”等名义高价销售。如一款外形与普通电磁炉无异的“治疗仪”,售价高达4000元/台。其宣传材料引用《史记》《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古书,论证“补磁”是健康之钥,宣称可通过不同的能量场来预防和调理人体亚健康,称“告别打针吃药,从补磁开始!”黑龙江一家以生产沙棘保健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沙棘是中药珍品,是世界上唯一、最好的保健品,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保健产品。 资料显示,73岁的侯大哥涂抹沙棘能量油6次,治好了8岁时患上的老寒腿;刘女士患糖尿病14年,服用沙棘产品后,一个月内不再注射胰岛素……

天津市一位市场监管人员表示,老年人科学素养有待提高,“药食两用”成为健康谣言的滋生地。一些企业把“食疗”与石墨烯、生物磁、电气石、量子技术、纳米技术等“冠冕堂皇”的名词混为一谈,无疑是在对老年人进行“洗脑”。

钻头营销:

精准设置陷阱

犯罪分子营销手段不断创新,采用会议推销、网络推销、上门拜访、微课堂等方式,甚至频繁发动“家庭攻势”,对老年人进行“定向诈骗”。

犯罪分子常用的销售手段如下:

一是推销会“洗脑”老年人,让他们“不买点产品都不好意思走”。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健康讲座”数量不断增加,对老年人进行“强行洗脑”。保健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大面积宣传”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精准欺骗”。

古方减肥真假_减肥骗局被骗过程_古方减肥骗局

从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接到的投诉举报咨询情况看,很大一部分案件是以讲座、推销会的形式进行的。60多岁的消费者李阿姨告诉记者,在她参加的一场为期四天的推销会上,前三天现场返现,买东西赚了钱,第四天就能以优惠价买到。“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想买,但推销会结束后,我控制不住自己。回头想想,一个原因是老人太孤单,现场的小伙子太可爱了;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不敢不买,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孩子的信息、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有点吓人。”

保健品销售员肖先生说,销售人员会针对不同顾客的心理,用不同的方法诱导,比如对“虚荣”的老人进行夸赞,让他们为了面子购买产品。

“老人被‘洗脑’后,儿女再阻止,也是不孝。”安徽省一家三级医院药剂科主任告诉记者,连她自己都无法阻止父母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购买保健品。她说,对于购买量大的“会员”,保健品公司会给他们一些“职位”,请他们作为讲座嘉宾坐在讲台上,或者从高额利润中榨取一点甜头,让老人陷入迷宫。

二是“扎根式”推销。有的推销员甚至对老年人进行“穷追猛打”,“从云南追到上海推销”保健产品。

记者采访了解到,鉴于老年人信息隔离、容易跟风,一些保健品销售人员还兼职做医院护士、给老人做家务,以此“扎根”营销。如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将目标锁定在广场舞阿姨身上,其销售人员以组织广场舞阿姨演出、给领导回扣奖励等方式,大量销售保健品,其中很多都是无证高价产品,一个号称能调节酸碱平衡的水杯,售价数千元。江西一家富硒产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从云南追到北京,再到上海,在老太太女儿坚决不买后,公司销售人员动员老太太的姐妹们帮她买好,然后寄到上海。

近年来,多地民政部门鼓励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站,支持老年人居家生活。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利用社会资本建设、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站,摆放着多台“按摩机”和“洗脚盆”,几位老人正在体验免费理疗“居家养老服务”。玻璃柜中陈列着各种保健食品,宣传推介着政府支持的项目。

三是发动网络攻势,“微信课堂每天洗脑,碎片时间精准营销”。

随着微商、电商的兴起,不少保健品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互联网。如2018年初,杭州市拱榭区公安局环境与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查获一个销售假减肥药的团伙,该团伙在网络平台销售的所谓“七天瘦身”、“功能性咖啡”等减肥药涉嫌为假药。其中一粒售价仅为20元左右,却卖到140元,在电商平台上热销。

记者发现,一些所谓壮阳的保健品,在网络广告中,宣传字眼十分“露骨”;有的保健食品在有关部门的注解中只有两项简单的功能,但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却宣称能“防三高、调节血糖、稳定血压、防治肾结石,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告别亚健康”。不少保健品销售人员还会搭建所谓的“微信课堂”,把目前或有意向购买产品的老年人拉进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发送大量虚假宣传链接,对老年人进行“无缝洗脑”,让他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招募人員:

直销公司从事传销,传销公司依靠直销

一些拥有直销许可证的企业通过“传销”扩大客户群体,而一些未取得商务部直销许可证的保健品企业,也长期以“直销公司”、“即将核准直销许可证”等名义从事传销活动。

商务部信息显示,直销是合法经营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单层次”;传销是非法经营活动,其主要特征是“招人”、“入场费”、“多层次”、“团队分酬”等。

保健品行业的乱象,首先体现在直销企业搞传销。

一些持有直销牌照的公司采用“传销”的方式扩大受众,利用保健品的异常高利润给“下线开发者”提供回扣。近日,记者以想成为经销商的名义,参加了上海一家外资直销公司举办的“商机发布会”。会后,一位“经销商明星”告诉记者,按照公司的奖金制度,经销商可以获得6代下线销售额的5%作为佣金。

某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不少直销企业既从事直销,又从事传统商业经营。传统商业模式的“经销商”成为直销企业的“防火墙”,对直销区域、直销产品、团队报酬等监管难度很大。近年来,随着“微商”的兴起,直销突破了传统的“上门推销”模式,直销人员突破直销区域更加容易,也更加隐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往往不在同一行政管辖范围内,监管违法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传销公司依赖直销也是保健品行业的不良现象。

一些保健品企业并未取得商务部直销许可证,却长期以“直销公司”、“即将获批直销许可证”等名义从事传销活动。黑龙江省延寿县一家保健品企业经销商称,该公司以“直销”的名义发展下线,发展出来的每条下线都能得到一定的提成。如果有人质疑,就说明该公司尚未取得直销许可证,但许可证很快就会批下来。不少保健品企业都建立了“网上商城”,只有购买其高价产品的人才能成为会员,成为会员后,消费、介绍新会员都能得到返利,用这种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扁平化传销。

明显的危险:

犯罪分子牟取暴利,掏空老年人的腰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保健品成本很低,却以高价卖给老年人,不法分子从中牟取了惊人的利润,不少老年人的“钱包”被掏空,一些受骗老人甚至认为“有病不能去医院”。

有些保健品成本很低,不法分子就用“假折扣”引诱喜欢占小便宜的老年人,牟取惊人利润。有的保健品据称原价2987元一盒,现在每盒只要987元,而实际成本只有60元。有的保健品售价上千元,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成本不超过200元。

记者跟随华北某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在一家公司执法时发现,该公司生产的一款“健康被子”借用各种高科技术语,建议零售价为3980元,但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际成本“与普通被子差不多”。

近年来,保健品造假甚至呈现“上山下乡”的趋势,一些“推销员”利用农村老年人受歧视的现状,到农村进行诈骗,“掏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钱”。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小兵说,“一款辅助治疗仪的正常售价只有几千元,但被销售人员‘骗’了之后,能卖到几万元。”2018年6月,江苏省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案件,警方在公司负责人家中搜出现金1300余万元,查获房产20余处,冻结涉案资产近亿元。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药三分毒,病自己治”的谣言,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假保健品的受害者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多集中在老年人、患者、低收入者等社会群体中。在一些四五线城市和乡镇,甚至出现“亲朋好友互相坑骗”的情况,掏空了不少低收入家庭的财产,甚至导致他们重新陷入贫困。

湛江市退休干部黄红英说,她八十多岁的母亲几年前参加一个保健食品聚会,听从了现场“专家”的建议,买了他们推荐的降血压保健食品,不再服用自己服用的降血压药。儿女们劝不住,服用了一段时间他们的产品后,老太太血压不降反升。安徽合肥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以前一直靠吃药控制血压,可没想到看到保健品广告后,相信“药有三分毒”,就擅自停药,结果血压飙升,导致中风。

记者发现,不少保健品企业打着“中医”、“传统医学”、“国学”的旗号对老年人进行“洗脑”,使老年人“有病自己治”,引发大量家庭矛盾。一些不法保健品商家甚至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害怕疾病的心理,向老年人兜售劣质产品。有的产品为了凸显“功效”,非法添加药物,如在调节血糖的保健食品中添加降糖药,在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利尿剂或兴奋剂,尤其是一些减肥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了禁用药物。由于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一些保健食品不仅不能补身体,反而损害健康。

文章来源:行业观察(hygcz2020)综合直播宣城、宁国电视台、新艺课堂(XINYIJIAOSHI)、南京日报、两当公安,特别感谢!

往期精彩

评论